imgboxbg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371-69876566

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分类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搜索
/
/
/
深圳推动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取得成效

深圳推动建筑防水行业质量提升取得成效

2014-09-25

9月16日,今年第15号台风“海鸥”正面袭击粤西,成为今年影响深圳市最强的台风。每一回台风过境,所带来的强降暴雨都一再地考验着城市的建筑防水

众所周知,渗漏是世界性的建筑难题,业内有“十缝九漏”的说法,称之为“建筑癌症”。防水属于建筑中的基础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全国的建筑防水情况却不容乐观。

屋面渗漏情况相当严重

今年4月份,一场大雨让深圳机场变成了一片泽国,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的航站楼漏水漏得像个筛子,被网友调侃为“航站漏”。7月18日,深圳罗湖国际商品交易大厦一楼水泥挑檐发生局部垮塌,事故造成3死12伤,事故发生之前大楼已出现漏水裂缝……此类漏水事件绝不仅仅在深圳出现。

每年的7、8月份,正是台风肆虐的季节,“威马逊”过去20多天后,海南省仍可见台风肆掠过的痕迹,建筑上的“天窗”有的还没来得及修复、地下车库被淹后引起的纠纷每天还在上演。8月28日,河北省石家庄遭遇强降雨,短短半个小时,石家庄的新火车站候车厅就变成了“水帘洞”……

据调查显示,目前全国的建筑渗漏情况相当严重。在全国28个城市中抽查了建筑屋面样本2849个,其中就有2716个出现不同程度渗漏,渗漏率达到95.33%。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共建筑外,新建民用建筑漏水情况也并不乐观。深圳市防水专业委员会会长瞿培华介绍,现代建筑最容易渗水漏水的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外墙、外窗、厨卫间和地下室。相较于建筑中的其他环节,防水属于小微行业,目前全国共有3600余家防水企业,深圳有70家左右,去年的产值约为2500亿元。

虽然防水产业的产值比建筑行业中其他环节的产值小得多,但它却属于建筑中的基础环节,关乎结构安全和居住舒适度。

防水工程发包及施工监管不严

在我国建筑业的产业链条中,防水行业属于常被忽视的一环,行业呈现诸多乱象。

据了解,防水行业拥有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生产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多,且多数为落后产能,更有甚者,无证生产和制假售假窝点已经形成半公开化的“基地”。产能严重过剩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直接表现为企业生产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水产品,劣质产品泛滥。

据相关人士介绍,防水工程通常采用“总包制度”,但总包单位往往不具备防水施工资质,便将防水、装饰等专业工序分包出去,并压低价格赚得利润。而分包公司为分“一杯羹”,也将施工工程转包给其他低价的生产企业。并且,工程领域中的监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做好材料和施工的把关工作,直接给劣质或低标产品创造巨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防水施工环节的不合格操作也是造成渗漏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防水工艺、功法缺乏较完善的标准,施工人员缺乏过硬的施工技术,对操作步骤的严谨性也缺乏理解,直接影响了防水工程的质量,这是施工过程中始终存在的问题。尽管有专门的建筑施工监管方以及质量监测站,但据了解,监管工作往往做得不到位,流于形式: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不参与监管,而是在完工后进行一次验收;施工方和政府在监管中的缺失也加重了防水施工的不合格。

深圳建立质量监控系统

建筑渗漏并非不可治。其难点在于需要实现制度、防水设计、防水材料、施工过程、维护监督等5个环节的协调统一。在对付建筑防水这一建筑“癌症”上,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端。深圳防水专业委员会通过行业自律、自律巡查,并结合黑名单、质量约谈等形式,建立起一套依托质监体系的质量监控系统。

从深圳防水行业现状显示,目前共有46家防水企业的产品进入深圳600多个工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现有的监管力量不足以保证工程质量。就此业内人士认为,必须联合防水保温材料生产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质检部门、工信部、发改委和住建部等),在防水工程全产业链上形成系统性的质量监控网络,才能遏制假冒伪劣的泛滥,提升深圳建筑防水工程质量。

今年4月份,深圳成立了“深圳防水合作组织”。该组织的全体成员签署了《深圳防水行业质量自律宣言》,均承诺不生产、不销售、不使用非国标行标的防水材料,积极举报假冒伪劣产品,带头净化深圳防水市场。

同时,在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开展防水自律巡查抽检行动。每周由深圳防水专委会组织专家对建筑工地进行2次随机抽检。凡抽检不合格者,采取发警示函、约谈责任企业、防水网站公示、向主管部门通报等措施。据了解,防水自律巡查抽检已经对深圳建筑施工单位形成了一定的威慑力,有力地促进着该市防水市场秩序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