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boxbg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371-69876566

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分类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搜索
/
/
/
保温与防火“AB角”陷两难之困

保温与防火“AB角”陷两难之困

2015-07-22

提要:在整个建材工业体系中,也许很难有一个分支能像外墙外保温材料这般错综复杂,甚至连一个明确的产业政策都难以统一和维系。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外墙保温企业尽管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的问题突出,巨头企业不多,整体技术研发实力不足。

在整个建材工业体系中,也许很难有一个分支能像外墙外保温材料这般错综复杂,甚至连一个明确的产业政策都难以统一和维系。

究其症结,还归于在现有综合实力下,外墙外保温材料的效能很难两全。是要兼顾建筑节能保温,还是完全向消除消防隐患倾斜?在多数人看来,这是一道无解难题。

也正因如此,我国外墙外保温市场混乱不堪,企业大多处于盲从阶段。

其实,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我国已有三个相关规定:2009年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46号文”,另一则是2011年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65号文”。

根据文件,前者要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不应低于B2级”,而后者规定只能“选用A级不燃材料”。

然而,火灾烧出的“65号文”仅仅执行数月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便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称“350号文”),又提出取消执行“65号文”,并明确说明要严格执行不低于B2级阻燃材料的规定,至此,B级保温材料以燎原之势又重回市场。

从“46号文”到“65号文”,再到“350号文”的下发,相对应的材料选择,从B级到A级,再到B级,短短4年间,我国外墙外保温市场经历了几多起伏。可以说,政策的混乱出台以及模糊导向,给本来就处在混乱中的外墙外保温市场着实添了把火。

在产业政策不明朗的现状下,从外墙外保温市场的自身原因出发,不难发现,技术难题、企业困惑以及无序的竞争环境也是加剧市场混乱的元凶。

鱼与熊掌何以兼得?矛盾和纠结能否化解?在拨开这场乱世之困的迷雾背后,在这场外墙外保温材料的AB角之争中,我们如何才能寻找新的出路?

技术之困:保温、防火难两全

外墙保温主要是靠保温绝热材料作为建筑围护。现阶段,我国按建筑防火等级,把外墙外保温材料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A级、B1级、B2级和B3级。

具体说来,A级是无燃点具有保温效果的无机材料,称为不燃材料。

B1级是难燃保温材料,虽然可以点着,但离开火源便可自动熄灭。

B2级是可燃保温材料也称为阻燃材料,多为有机保温材料。这种材料燃点低,并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

B3级是易燃保温材料,这种多见为聚苯泡沫为主材料的保温材料,由于这种材料极易燃烧,目前已是被淘汰的外墙保温材料。

那么,外墙外保温材料有机与无机到底孰优孰劣?他们在生产、施工等技术方面各有什么难言之隐?

以保温性能而言,有机材料优于无机材料。众所周知,导热系数是衡量保温材料保温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导热系数越低,保温性能越好。眼下市场上常用的有机保温材料,如挤塑聚苯板的导热系数在0.028~0.03之间,保温效果良好。无机类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对较高,一般在0.065左右,甚至更高,保温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吸水率与透气性也是一项衡量保温材料保温性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有机材料尤其是挤塑聚苯板的吸水率很低,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无机类保温材料,如玻璃棉、岩棉、矿棉制品等,具有较大的吸水率和水蒸气渗透率,因而保温效果不够稳定,尤其用于低温保温时,此类保温材料一旦含有水分,导热系数会急剧上升,隔热效果将明显降低。

而从防火性能方面考虑,无机材料的优势则甚为明显。对有机材料来讲,防火性能是致命伤。

从建筑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上看,无机保温材料也有极大优势。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无机保温材料外墙保温系统工程的寿命可与其基层墙体同寿命。然而有机保温材料的使用寿命则相对较短,以聚苯板为例,其使用寿命为15~20年,对于设计寿命为50~70年的普通建筑物来说,若使用聚苯板作外墙保温,将意味着同一建筑物一生需作数次外墙保温,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所花的费用也是无可估量的。

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看出,有机材料的最大优点是节能、质轻、保温、隔热性好、施工经验丰富,但最大缺陷是安全性差,易老化,易燃烧,并且燃烧时烟雾大、毒性大,其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均不如无机保温材料。而A级无机保温材料,密度小、防火等级高、耐久性高。

无论是A级无机保温材料,还是B级有机保温材料,他们没有绝对的好或坏,这是因为在技术工艺方面,他们均有各自面临的难题,且短期内无法突破。

对此,一些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有机保温材料而言,达到防火B1级甚至A级有很大的技术瓶颈,如果让老百姓住在有机保温材料包裹的百米以上建筑里,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除了生产技术外,施工技术也同样牵制着保温材料的发展。曾有专家指出,对于B1级和B2级难燃和阻燃材料来说,只要施工时不出现意外,并能做到施工技术规范,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火灾的几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

这足以说明,外墙外保温材料的应用是综合技术的集成。再好的生产工艺水平,如果没有正确规范的施工技术和高素质的施工团队,也难以达到保温材料应有的节能和安全性能。

企业之困:政策制约研发不足

近年来,关于外墙外保温材料使用政策的频繁变动引起很大争议,“350号文”的出台说明经上海胶州教师公寓大火、央视配楼大火等安全事故后收紧的外墙外保温材料使用政策进一步明朗化。

可以说,国内的外墙外保温市场一直由产业政策引导,但近几年政策的多变性,给企业未来带来了艰难的选择。

“前些年,我们引导企业生产A级不燃材料,那时有百万吨的市场缺口,于是听话的企业开始投产、扩大生产规模,但后来政策一变,却苦了这些听话的企业。”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小媛无奈地说。

最重要的是,生产A级材料和生产B级材料的企业没有共通性,如果转换生产材料,就必须换一套新的生产设备,因为生产这两种材料所需的是完全不同的生产体系。这也是外墙外保温行业不同于其他建材分支的特性之一。

在产业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对企业来说更为一种挑战。如果判断失误,将面临破产的可能。“350号文”下发之后,之前转投生产无机材料的企业很是无奈。“投了那么多,现在怎么办。”而这些企业大多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寻找生存的出路。

可以说,生产体系的独立性让生产外墙外保温材料的企业极易受到产业政策的制约和影响,企业在受到生存危机的威胁下,更没有实力进行技术研发,这也成为我国外墙外保温行业的短板。

化解之道:政策先行有序发展

无论是从技术、企业还是市场环境方面分析,我国保温材料市场仍然存在许多盲区和空白。这不仅凸显了我国建材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也对我国建筑消防理念与建筑节能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

在这场争论中,到底哪种材料能在建筑外墙保温系统中占据绝对优势,目前还无法下结论。无论采用哪种材料,都应根据中国国情,面向实际需求。我国地域辽阔,从北往南,从西向东,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各地区现阶段的节能要求不同,建筑基层墙体不同,建筑高度不同,保温材料的成熟度不同。

因此,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特征、建筑物的用途、建筑主体材料构成、资源优势及资源循环利用、安全保障、人居与环保的需要等,来选择针对性、适用性较强的保温材料及系统,不能盲目发展。无论是有机还是无机,每种材料都会有各自的用武之地。

应强调的是,建筑保温是专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从设计、构造、选材、施工、资源与环保、监管检测等各方面要相互配合与协作。材料生产企业应当通过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和综合性能,着力研发出集节能、安全、施工简单、成本低、可循环利用于一体的外墙外保温材料,这也是全球材料生产商共同面对的课题。

而对于尚不成熟的市场环境来说,监管部门不可或缺。也许未来,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重点负责外墙外保温材料从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实行追踪检测制度。换言之,在我国未来的外墙外保温材料市场上,不仅有技术支撑,还有诚信体系作后盾。同时,相关单位也应当尽快完善建筑保温标准体系。

当然,如想保证各部门能顺利地协同合作,必须遵循政策先行的准则。对于受政策影响较大的外墙外保温行业来说,国家产业政策的持续与稳定至关重要。这也是保证我国外墙外保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砝码。